來源 | 徐星投資(微信號:xuxing2003)
作者 | 許成
“價值投資在中國是否可行?”這個話題其實很多人講過,可是往往過段時間就又被市場人士拿出來挑戰。2011年至2014年的時候說10年指數依然是2000點,2015年又經歷了暴漲暴跌,更別提老生常談的中國審批制、政策干預和內幕消息等問題。如果光從這些挑戰來看,價值投資者似乎成為了證券市場的弱勢群體,好可憐。去年在伯克希爾哈撒韋50周年股東會上,有一位來自中國的股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:“請問巴菲特先生,中國股市今年4個月以來上漲了40%,價值投資是否能在中國能夠適用?”巴菲特很謙虛的回答道:“我對中國并不十分了解,據我所知中國的股市波動比較大。我認為價值投資是在全球都通用的投資方法,波動大的市場反而會使價值投資人獲得更多的機會。”老人家的話堅定了價值投資者的信心。可是光有信心是沒有用的,沒有思考的只能是信仰。接下來我們嘗試用我們自己的思考來解釋這個問題。
研究價值投資是否可行,首先研究的是市場是否有效?也就是說市場定價是否能夠反應公司信息。諾貝爾經濟學獎有多次把獎頒給了研究市場有效性 的經濟學家們。最近的一次就是201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尤金.法瑪這 位“有效市場假說”之父。包括另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薩繆爾森教授也認為:投資波動的數學期望值總是為零,巴菲特是個別現象。(但薩繆爾森的個人資產 大多投資于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)
可是巴菲特和芒格卻對商學院的這套體系不以為然。巴菲特在《通貨膨脹如何 欺詐股票投資者》(1977年5月《財富》雜志)一文中寫到:“股票是一個'永續的債券',它的'票息'為12%,不過,持票人每年只能獲得其中的一小部分, 而大部分的票息會被自動再投資于這種'永續的債券'”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到12%這個數字。幾乎沒有人研究過這個數字來自于哪里。只有沃頓商學院的西格爾教授在《投資者的未來》這本書中提到過“美國從1802年至今,經歷過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、再轉向信息社會,期間有兩次世界大戰、1929年大蕭條等,但是這段時期的實際股票收益率維持在6.5%-7%之間"。西格爾和巴菲特說的數字有所不同,但是都認為股票市場收益是個常數。這個概念就和我們通常認為的股票投資風險有很大差距。那這個數字是哪里來的呢?可否得到驗證呢?
這是晨星公司做的統計圖,圖上小型股票從1926年至2009年的復合年化收益為11.9%,大型股票為9.8%。這基本驗證了巴菲特所說的股票是個12%票息的債券。網上我能找到的最新的數字是更新到2012年,小型股票的收益還是11.9%。(Ibbotson SBBI Classic Yearbook在2013年停版了)晨星還公布了其他國家的股票收益,加拿大1950年至2007年的小型股票收益為13.8%,澳大利亞從1950年至2014年為12.1%(這些圖片網上都能搜索到,英國的圖片也能找到,數字不清晰,趨勢相同)。巴菲特是在1977年的時候說了12%這個數字,而這個趨勢目前仍在延續,而且在多個國家通用。至于為什么是12%,我們嘗試過很多方法,想去找研究文獻,沒有太多的發現。
這是我自己做的道瓊斯工業指數圖,從圖上可以看到,道瓊斯工業指數也存在一個7%的上升斜率。這個數字和西格爾的論點相符。只是指數在計算時沒有算上每年的分紅,而且道瓊斯成分股的分紅還挺高的,所以對投資人來說,實際的收益可能也是接近于大盤股的收益率9.8%。所以通過對以上數據的觀察,我們可以下個簡單的推論,國外股票市場歷史上是個10%-12%斜率長期上升的市場,未來也沒有看到破壞該趨勢的因素。因此在國外的市場上做長期投資、價值投資往往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。而國內市場是怎樣的呢?
這是我們常常看到的上證指數和深綜指的走勢圖。粗看一下確實和國外市場有很大的不同,我們指數似乎是長期橫盤,然后過幾年來個非常大的脈沖。做長期投資要么忍受長期不漲的窘境,要么坐一個過山車回到原點。特別是上證指數在2000年達到2000點后,2014年中還在2000點徘徊。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圖和之前的晨星做的圖有何不同?坐標軸不同!我們常常用普通坐標軸,而時間跨度大的話應該用對數坐標軸。
在變化坐標軸以后,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,從1992年以來,中國股市經歷的這24年,竟然和國外股市是一樣的,呈現一個軌道上升的趨勢,上升的斜率是9.5%。由于中國沒有披露計算分紅的收益,所以我們估算分紅后,整體的收益也在12%左右(中國上市公司的市值與美國的小盤股接近)。這一點和市場的認識完全不同。中國的股市走勢和國外股市并沒有太大的差別,長期投資指數也能獲得不菲的收益。只是看什么時候買入了,2000年買的2000點正好是軌道的上半部分,而2014年的2000點到了軌道的下軌。(題外話:我是2013年年底離開的中金加入了徐星投資,當時很多人不理解,看了這個圖就知道為什么我要去私募了。我也常常和我的同學開玩笑,看懂了這張圖,你老了肯定不會缺錢)
這時候問題又來了,為什么全球的股市都呈現一定的上升斜率?
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先來看另外一個問題,這個問題也是關于巴菲特的。為什么巴菲特在2014年之前,只拿自己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賬面值增長去和標普500比較,而不拿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價漲幅去和標普500比較?在2014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報中,首次披露了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價、賬面值增長和標普500的比較。更新到2015年度,可以得到上圖。短期看,股價的波動很大,特別是1970年代,但是長期看,股價的漲幅和公司賬面值的年化漲幅接近(差距在于起點可能并不公允)。巴菲特用了50年的時間來證明,股價最終的漲幅和賬面價值(也就是凈資產)的漲幅是接近的。
回頭來看指數,目前我沒有美國所有上市公司的ROE數據,只有中國的上市公司數據。從上圖可以看到,中國所有上市公司ROE在1992年至2015年這24年里平均值為12.38%。也就是說如果把中國股市的所有上市公司看成一家公司(IPO就是增發注入資產,退市就是剝離資產),這家公司14年的年化凈資產增長幅度約為12%。好熟悉的數字啊,12%!驚人的相似!均值略高一些,主要原因可能是ROE還沒走完兩個周期,如果走完后估計就差不多了。國外的數據應該類似,大家有興趣可以算一下。
這里就可以暫時下一個推論,中國股市長期走勢和國外股市類似,都在圍繞一個公允價值波動,計算分紅的指數上升速度和凈資產的增長速度接近。所以長期看中國股市十分有效,能夠充分反映基本面(凈資產增長)的信息,但是短期看波動很大。不過短期波動并不影響長期趨勢,就像水分子的不規則布朗運動并不影響水流的流向。因此我們認為在中國做價值投資,長期看是可行的!
時間有限,這里的論述過程十分簡單。還有一些問題沒有回答,例如:
1. 為什么指數會圍繞凈資產增長波動?是否會圍繞凈利潤波動?
2. 圍繞凈資產波動意味著PB有回復性。那么PE有回復性嗎?
3. 指數圍繞凈資產波動,那么個股也有這個現象嗎?
4. 為什么巴菲特要用凈資產衡量自己的業績,而不是股價?其他投資人可以這樣嗎?
5. A股指數在一個上升軌道上,那么這個軌道的上下軌有投資的指導意義嗎?這個軌道線未來是否會發生變化?什么情況下會發生變化?
6. 以上論述只是說指數的投資,那個股的投資呢?
7. 如何做才有可能獲得超過市場漲幅的超額收益?這種方法是否可持續?
9. 為什么全球股票的收益都在10%-12%附近?
其中除了12%那個問題之外,其他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徐星投資的內部材料《價值評估》講義中得到。而12%這個問題我們沒有找到文獻去解釋,如果誰能解釋好,說不定可以拿諾貝爾經濟學獎。在沒有解釋之前,我們只能暫定這個數字為一個常量。
注:此文為參加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某獎學金演講稿整理